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校园宣讲会 
 七省七校 
 招聘公告 
 生源信息 
《河南日报》报道:创新务实结硕果 开拓进取谱华章
2010-06-23 17:31  

河南科技大学科学发展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何科

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58年来,学校以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瞄准科技、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重建设、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占地面积4600多亩,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各类学生50000多人。学校现设26个学院,有77个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兽医学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目前1940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8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35人;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等高级人才212人;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矿山重型装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学校有3家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其综合实力在全省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位居前列。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优秀”。近三年,学校连续被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之一。

突出特色

教学科研比翼飞

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路。河南科技大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要求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生人性与人格、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紧紧围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学生、贴近市场、贴近实际,构建了“四平台、六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和“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贯彻落实。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项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12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和三等奖20项;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决赛中,学校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总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59名,其中张华、朱凡等同学撰写的科技论文荣获一等奖,实现了河南高校自然科学类作品一等奖零的突破;2009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决赛中,学校再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总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67名。

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河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踏实能干等优点赢得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首钢集团、北重汽轮、东风汽车、中国一拖、中信重机等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和用人单位争相到学校选聘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政府机关、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世界著名轴承企业美国铁姆肯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广“职业生涯启航计划”,专门选定河南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大陆的3个试点单位。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河南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实际以及隶属机械部等部委46年的行业优势、地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洛阳的地域优势,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与中国一拖集团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共享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有效对接。仅在“十五”期间,学校就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89项,涉及机械、电子、冶金、石化、材料、医疗、农业等众多生产领域。

产学研合作推动着学校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1992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7项。近五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成果1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科研成果转让281项,直接经济效益86亿多元。

校地合作

探索办学新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办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与洛阳市的合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办学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实现了校地双方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共管共享体育中心,践行节约型社会新理念。2004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投资12.5亿元建设洛阳市体育中心。该中心占地1300亩,拥有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网球馆和体育场、综合运动场、自行车训练场等“四馆三场”,是一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少见的现代化综合体育运动中心。2007年,洛阳市与河南科技大学签订了共管、共享体育中心协议。根据协议,由洛阳市委组织部任命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担任体育中心副主任,协调双方关系,参与体育中心的日常管理;体育中心所有场馆对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学、赛事、集会、文艺活动等开放;体育中心加挂“河南科技大学体育中心”;学校则每年提供管理维护费100万元。这种合作使河南科技大学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师生员工健身和大型文体活动设施跃升到了全国高校一流水平。

建新区医院,促进医疗、教学水平双提高。2007年,为了完善新区城市功能,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高洛阳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经过充分协商和论证,洛阳市和河南科技大学决定共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新区医院占地240亩,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200张,计划投资7.8亿元。在一期工程建设资金5亿元中,由市政府直接投资1亿元,按1%的低利率借给医院2亿元,医技设备1.4亿元利用世行贷款由洛阳市政府担保,河科大一附院直接投入6000万元。与洛阳市共建新区医院,一方面使学校在短期内增加了一所大型教学医院,丰富了学校的医学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凭借着学校50余年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积累,使新区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对全面提升洛阳市医疗保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共建图书馆,实现校地图书文献资源共管共享。为了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09年,洛阳市与河南科技大学再次携手共建新区图书馆。图书馆占地8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投资概算为3亿元人民币,选址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院内。双方商定,洛阳市人民政府承担投资总额和今后运行费用的1/3,河南科技大学承担投资总额的2/3,建设和管理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主体,建成后同时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工程已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共建图书馆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而且有效整合了校地双方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共建图书馆为核心的区域文献信息联合保障体系。

共建科研开发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共建科研开发平台是洛阳市政府与河南科技大学“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双方合作建设了15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人文社科基地,构筑了直接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开发平台,涉及农业机械、大型装备、电子、金属材料、医疗卫生、农副产品加工、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务实创新

狠抓党建促发展

多年来,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形成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坚持“四四三”学习制度,努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转化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坚持执行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六项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坚持“四个沟通”,建立协调机制;严把党委常委会决策过程中的“六个环节”,完善决策机制;坚持做到“四抓”:即抓跟踪问效、抓信息反馈、抓督察督办、抓责任追究,强化落实机制,从而在班子内部形成了“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的良好局面,班子的决策水平显著提高,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全校上下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决策的执行力显著增强。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推进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不断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德才兼备、适应学校科学发展需要的处级干部队伍。建立了参加上级调训、校党校集中培训、远程网上在线培训、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六位一体”的培训格局,加强对处级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了干部战略眼光、开放思维和全局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处级干部队伍推进学校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理顺党政工作机制,着力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学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参与决策、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保证等工作环节,有机渗透和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把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协调、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坚持“把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强化党员的岗位责任意识相结合,把号召党员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与平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相结合,把对党员责任感、使命感教育与党员的光荣感、自豪感的培养相结合,把对党员的严格要求与日常的关心、关怀相结合”作为学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不断得到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

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学校党委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 五好 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领导先后在中组部关于组织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和地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教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全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处于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党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开拓创新,为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为更好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而继续努力奋斗!

《河南日报》2010年6月18日报道

关闭窗口